科普阅读•开启智慧人生——明州大讲堂科普讲座走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5-11-03 浏览量:716
2015年10月中旬,由鄞州区科协联合鄞州区文广新局主办,鄞州区图书馆承办的“明州大讲堂”开启了科普讲座巡讲周。本次活动共邀请了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4位科学家为鄞州区32所中小学校约23000位学生带来精彩的科普讲座。
从2008年起,鄞州区图书馆“明州大讲堂”开始携手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为大家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科普讲座。迄今为止,明州大讲堂一共邀请了44位科学家为165所学校、15家单位带去190多场科普讲座,直接参与聆听的人数达95000人次,间接听众达14多万人次。老科学家们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诙谐的演讲方式为孩子们传播最新的科研成果。
10月12日,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潘习哲教授走进横街镇凤岙学校,为该校的180多名学生带去了一场视听盛宴《航天遥感与现代战争》。演讲中,潘教授呈现了几幅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拍摄照片,有天安门,有鸟巢,还有从瓦良格号到辽宁号航母的蜕变过程,这些照片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此外,潘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通讯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卫星的不同特点和用途;演绎了红外热感技术、多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高光谱分辨率技术、激光测高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等当前航天尖端科技知识;展示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检测、太湖流域污染对比、两次海湾战争等丰富的图像和视频。此次讲座,让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到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环保、海洋、气象等方面的应用。
图一:潘习哲教授正在凤岙学校开展科普讲座
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王俊杰为鄞州区金家漕小学的同学们开展科普讲座《你身边的宇宙》。王博士用电影《2012》的片段和绚丽的星空图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宇宙”,然后提出疑问:“在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是以矿石为主的类地行星,哪些是以气态为主的类木行星?”“哪些星长有尾巴?”“日食、月食是怎样产生的?”在解答科学疑问的过程中,王博士向同学们传授了宇宙的知识,寓教于乐。互动环节,王博士邀请了三位同学一起演示日食的过程。讲座最后,602班的吴昊晶同学以其丰富的课外知识回答了王博士“地球最后的命运是怎样,其他星球又怎样”的问题,他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同学的掌声,还荣获一枚中科院的纪念徽章。
图二:王俊杰博士正在金家漕小学开展天文讲座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徐文耀教授走进鄞州区东湖小学,为同学们开展讲座《守护地球》。考虑到东湖小学阶梯教室的局限性,此次讲座采取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让全校师生能够第一时间观看这场生动有趣的科普盛宴。徐文耀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用自身几十年的研究结果为同学们解答一个个地球难题。徐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把抽象深奥的地球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互动环节,同学们面对如此可亲的徐教授,更是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难题”: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外星人,我们如何找到他们?徐教授一一解答,他相信在未来生活中,同学们会更加热爱科学,珍爱地球。
图三:徐文耀教授正在为东湖小学的同学们展示图片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白武明教授来到了鄞州区章村中学,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大陆漂移、地幔对流到板块构造》。讲座开始,白武明教授就向同学们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地球为什么会有磁场?月球有磁场吗?围绕这几个问题,白教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逐渐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他介绍了地球科学从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进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过程以及对地球表面地震、火山、海啸等各种自然现象的影响。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白教授还引用了很多小视频来做演示。章村中学的周景浩同学,平时上课总是坐不住听不进,然而对于白教授的讲座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积极提问。讲座最后,全体师生对此次讲座给予一致好评,希望有机会能够再听几场如此精彩的科普讲座。
图四:白武明教授正在为同学们解疑答惑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是由各领域退休的科学家们所组成,他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数理化、天地生、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极地科考、机器人以及心理科学等多项学科知识,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观,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他们将自身的研究通过科普讲座传授给孩子们,相信通过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的探索与实践,能让科学的种子扎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