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明州大讲堂精彩再现——中科院老科学家走进鄞州校园
发布时间:2015-05-19 浏览量:977
2015年5月中旬,由鄞州区文广新局、鄞州区科协主办,鄞州区图书馆承办的“明州大讲堂”又迎来了为期一周的科普宣传周暨第十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请了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5位科学家为鄞州区31所中小学校约15000位学生带来精彩的科普讲座。5位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荣誉团长、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创始人钟琪;原中国国际求援队领队、老科学家演讲团副团长徐德诗;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张继民;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爆破技术人员培训考核专家周家汉和新课标初中教材(北师大版)和北京市新课标初中教材编委王邦平教授。
让聆听点燃梦想,让梦想激发阅读,让阅读成就未来。从2008年开始至今,“明州大讲堂”共邀请了40位科学家为133所学校、15家单位带去160多场科普讲座,直接参与聆听的人数达72000人次,间接听众达13多万人次。老科学家们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诙谐的演讲方式为孩子们传播最新的科研成果。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七周年纪念日,以此,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徐德诗教授应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咸祥中心小学、瞻岐小学等6所中小学校邀请,为各个学校的学生开启了名为《不畏天灾,科学应对》的讲座。徐教授学识广博,经验丰富,口才俱佳,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讲座内容主要为救援能力新探讨和如何应对灾害。首先徐教授给同学们普及了关于地震形成与破坏力的知识,同时举例了日本某报社在地震报道中对“预警”与“预报”在认知上的严重错误,他表示:“预报”指的是地震还未发生时的警报但“预警”指的是地震已经发生时的警报,而现在科技还无法到达“预报”的能力。然后,徐教授给同学们看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张衡地动仪,他告诉大家“张衡地动仪”的发明是中国的一大骄傲,是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在讲座最后,他在同学们的提问下,告诉同学们要在不同的场合选择最佳的方式逃离地震现场,如果无法逃离要选择在坚固的物体下躲藏以保证自身安全。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能够如此近距离听得得高望重的徐教授的讲座,而感到荣幸和高兴,并希望学校能够多多组织此类活动。”通过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也了解了有关防灾减灾是所需要做的准备。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各类讲座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为此,学校也将会开展其他更多的讲座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成员周家汉教授则受邀到了集士港镇中学、蓝青学校等5所学校为广大初二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神奇的爆破》专题科普讲座。周家汉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授深奥的爆破爆炸知识,以一些典型爆破工程案例,介绍城市旧建筑楼房、烟囱、水工围堰拆除的壮观景象;以大量声像图片展示爆破力学的基础知识,揭示爆破成功的奥秘,分析爆破事故的原因,介绍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渊博的知识、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深吸引着在座的每一位师生。此外,周教授还时不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起学生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将一个个讲座推向了高潮。最后,周教授以一句“成功在于一丝不苟”的格言结束了本次科普讲座。周教授的科学家风骨带给集中师生,更多的是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召,对该校科技创新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张继民教授则走进了鄞州高级中学、华泰小学等其他6所中小学校。如在五乡中学的“五中讲坛”上,为高一、高二400多名学生开展了一场以“奇特地貌成就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张老师首先以地理学者的立场为我们阐释科学家的“审美观”——原来科学家眼中的名山、瀑布、峡谷、湖泊并非是那些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一下子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在随后的讲座中,张老师用自己多年探险与旅游实践,向同学介绍了祖国的峡谷、冰川、沙漠、火山、溶洞及丹霞地貌。丰富精彩的摄影图片,生动浅显的科普语言,带给同学们身临其境之感,现场掌声时时响起。讲座最后,张老师又畅谈了他科学探险的真实感受,并接受了同学们的提问。据悉,这是五乡中学“五中讲坛”第一次举办有关地理科学的讲座。通过开展此次科普讲座,不仅让同学们足不出户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而且增长了他们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同学们旅游、探险的欲望。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荣誉团长钟琪应邀走进了鄞州职教中心、东吴小学以及潘火街道6个点。钟琪教授莅临鄞州职教中心,为4个班级200余名同学做了题为“发挥潜力,成就精彩人生”的科普讲座。讲座伊始,钟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颁奖典礼,通过视频科普演讲团的各位老科学家简短的科普讲座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的心,激发了同学对科学的无限热情和无尽的想像力,并对天文学家李竞留下的关于本命星座问题及航天专家潘厚任留下的关于太空服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钟老师从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如:3D打印房子帮助制造人耳、旋转房子的建造,讲到了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从精密的德国制造,讲到了我国技工技师人才的缺乏;从大科学们杰出品行在工作领域上的呈现,讲到他们在生活起居上人格魅力的绽放。钟老师娓娓道来,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同学们学好技术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精彩的事例,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引起了一阵阵的掌声。智者如书,在座的同学们像在阅读一本经过岁月锤炼、经过历史认证、经过风华凝练回味无穷的书卷,钟琪老师潜移默化地向在座的师生传递着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掌声下久久无法停息。据悉,钟琪老师从退休至今已从事18年科普讲座,整个科普讲师团在全国各地已作了14000多场讲座,听众多达530多万人次。正如钟老师所说“他们不求名不求利,非常认真地做好报告,给同学知识,也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群众听众的掌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酬”。
2015年的科普宣传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王邦平教授走进了横街镇民工子弟学校——凤岙学校、石矸田莘耕中学等8所中小学,分别为孩子们送来了精彩的物理科普讲座。在岙凤民工子弟学校,王教授会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还不是用孩子们的家乡话和大家打招呼,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课上王教授从航空员的太空生活,航空员王亚平在神州十号上太空科普实验讲起,丰富独特的太空视频资料、精致的PPT,加上王教授信手拈来的小实验,让孩子们感知了什么失重、什么是水的张力,让孩子们大胆猜想火苗在太空中会是什么形状。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孩子们在王教授的带领下快乐地徜徉在美妙的科学海洋里。王教授的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孩子们似乎仍然沉浸其中。401班的周与琦说,王爷爷的课真好!王爷爷就好像是我自己的亲爷爷那样亲切慈祥,我真想打个电话给王爷爷。 感谢王邦平教授为孩子们带来的精彩讲座,相信它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
鄞州区图书馆 谢斌鲁
2015.05.19
上一篇:技术闯关拒当“夹心饼干”